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研成果 >> 正文

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方略探析

 【发布日期:23-01-03】 【字号: 】 【关闭此页【点击数: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十年来,我们经受住了意识形态等方面的风险挑战,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使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意识形态工作起着凝聚人心、引领社会、推动发展的强大支撑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做出以意识形态建设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大举措,做出许多具有方向性和战略性的部署,着力解决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各种问题,成效卓著,但存在的问题并没有完全消失,必须抓住良好发展态势,进一步巩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壁垒。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任何国家和社会都有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思想从来都是一元的,不能多元化”,作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正确地反映了革命无产阶级的利益、观点和文化”,它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要性

应对意识形态领域风险挑战的需要。从国内环境看,上层建筑会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也发生了极大变化,各种思想融汇交织,人们的价值观念、思想观念日趋多元。同时,历史虚无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潮不断涌现,主流意识形态受到挑战。只有建设具有超强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才能巩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从国际环境来看,不同社会制度和文化交流冲突日益明显,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中国围追堵截,周边环境也是浪急风高。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才能让我国的波谲云诡的国际斗争中找准站位,强底气、立根本,实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维护好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其发展进程体现了主流意识形态构建的过程,治理本身就蕴含了意识形态要素,意识形态治理体系必须要和国家治理体系在实践上达到自洽,以“中国之治”应对“时代之变”,“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决不能也决不允许意识形态工作治理体系缺位”。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之所有具有强大的生机活力和优越性,是因为它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植根中国大地、结合中国实际,是深受人民拥护的治理体系。我国人口众多、国情复杂,党长期执政,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面临的形势依旧严峻,只有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才能使全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团结一致向前进。全党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守初心使命、夯实理论基础、筑牢思想防线,为“中国之治”保驾护航。

(二)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其内涵丰富,囊括了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新时代,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就是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准确把握这一思想的精神内核,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这个大局,加强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这一思想转化为实践伟力,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复杂多元的社会思潮。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会随着社会变革而发生复杂多样的变化,“多元价值谱系的相互激荡使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面临严峻的挑战”,必须唱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旋律,有了主心骨,社会思潮才不会变成一盘散沙,造成思想界混乱,进一步引发社会混乱。“意识形态自觉与价值理性认同具有逻辑同构关系”,应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价值本体,形成意识形态自觉,达到价值理性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国家、社会和个人三方面要求,同时也是人民的美好愿景,集中体现了意识形态整合社会制度、塑造人格的能动作用,因此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合引领多元价值系统,以保证思想不变质、不变色,保证思想界朝着正确大方向前进。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唱响主旋律,做大主流意识,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凝聚力、引领力是培育时代新人的必经之路。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这一重大制度安排,对我国建设具有高度引领力和凝聚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做好新时代的意识形态工作,巩固和发展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向上的共同思想基础,维护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全局性、根本性和长远性的重要意义。


二、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在国家的政治全局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执政党必须占领的一块高地。重大政治原则“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在十九大被写入党章,自然也包括了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马克思曾指出:“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这个观点在历史上也得到了印证,苏联解体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中失去了主导权,苏共后期部分领导人纵容或鼓吹指导思想多元化,导致苏共内部思想混乱,为西方思想和敌对势力的渗透打开了大门,一个大国从此分崩离析,苏联解体首先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因此党必须牢牢抓住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一)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重要性

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事关旗帜、事关道路、事关国家政治安全。“ 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苏共垮台告诉我们一个政权的终结首先是从意识形态的变质开始的,意识形态的变质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从放任敌对思想侵占意识形态领域到丧失领导权虽是循序渐进的,但政权的更迭可能就在一夕之间,所以必须要防范于未然,警钟长鸣。进入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的局势变得更为复杂,我们党更应该抓紧领导权,牵住牛鼻子。

意识形态领导权是意识形态话语权和管理权的基础和前提,没有意识形态领导权,其他两项权力将无从谈起。统治阶级通过行使大框架上的管理权,掌握具体的话语权,实现对意识形态工作整体上的领导,理想状态是意识形态的这三种权力都被统治阶级掌控,但就我国目前状态来说,我们党掌握了管理权,具备较大的话语权,但领导权一直受到威胁。只有牢牢掌握领导权,才能在意识形态斗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为人民发声。

(二)如何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必须坚持和强化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我国目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意识形态工作是与物质丰富发展相对应的精神层面的发展和稳固,同时还服务于这个中心,其重要性不容置喙。要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必须牢牢抓住意识形态领导权,进一步掌握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权,才能帮助干部群众分清是非、看清本质。提高思想认识,深刻认识意识形态工作地位的重要性、形势的复杂性、任务的艰巨性,解决“不想抓”的问题;压实政治责任,压实各级党委的政治责任、阵地管理的政治责任、党员干部的政治责任,解决“不敢抓”的问题;增强本领能力,增强政治鉴别力、舆论引导力、工作亲和力,解决“不会抓”的问题。强化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努力建设具备强大引领力和凝聚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建立完善意识形态工作机制,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阵地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要把意识形态工作落到实处,必须建立并完善相关的意识形态工作研究报告制度、分析研判制度、情况通报制度、重大事件应对处置和汇报制度、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制度、专题督查考核制度、出版物及出版物管理制度和大型会议意识形态审核制度等。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阵地建设,建设一支听党指挥、作风优良、精通业务、头脑清醒、能打胜仗的意识形态干部工作队伍;强化政治责任、领导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坚守意识形态主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弘扬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积极回应并管制各种错误思潮,使主流意识形态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入脑入心。重视作为意识形态斗争主阵地、最前沿的互联网,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如同二十大报告要求的这样“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


三、以文化自信增强新时代意识形态安全

文化自信简而言之就是认识到自身文化的魅力,形成文化自信的意识,对自身的文化价值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在各种文化的横向对比中也能保持自信、勇立潮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自信”把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文化是意识形态的具象化载体,它承载着意识形态的基本特点、价值取向和核心诉求。同时,文化也是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重要途径。“意识形态安全是文化安全的必然要求和核心内容,文化安全是意识形态安全的有效手段和根本保障”。所以,在新时代,掌握文化发展动态、洞悉文化发展规律,增强文化自信,是保障意识形态安全的关键所在。

(一)文化自信对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价值  

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任何国家都需要物质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两条腿走路,我国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军事实力也极大增强,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有了保障,而文化软实力却相对较弱。文化安全是意识形态安全的屏障,长期以来,我们在西方的意识形态攻击中一直处于守势,意识形态安全壁垒亟需加强。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社会文化是意识形态内容最直接的来源,所有文化都附着一定的意识形态属性甚至就是一种意识形态,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为意识形态安全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文化自信是最深厚的自信。

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意识形态话语权是意识形态主导权和意识形态管理权的主要表现形式,统治阶级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其目的就是要让本阶级的价值体系和思想观念被人民大众接受和认同。意识形态话语权至关重要,某些西方发达国家为了压制发展中国家,以电视、电影、小说等各种文化形式向其输入自己的意识形态,试图在潜移默化中瓦解民众对本国意识形态的认同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要在多元的价值取向和思想文化中不断增强自身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就要增强文化自信,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武装并宣传自己的意识形态,增强文化产品供给力,让民众以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接受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逐渐获得意识形态话语权主导地位。

(二)如何坚定文化自信,维护新时代意识形态安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自信为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提供了文化支撑,立足我国的文化特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国历史悠久,优秀传统文化根系发达、扎根深远,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更是我们在激荡的世界文化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强大文化根基就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入新时代,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并进行现代化转化。坚定文化自信,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维护新时代意识形态安全。

继承弘扬革命文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在革命的过程中形成了伟大的革命文化。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继承革命文化,不忘初心,以坚定的意志和勇于斗争的精神应对困难挑战,敢于亮剑,针锋相对,打赢意识形态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和人民性特征,体现着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容也在相应地丰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意识形态话语自信,我们的国家一天天变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说服力也更强,我们也更加拥有文化自信,在意识形态斗争中赢得话语主动,维护好意识形态安全。


作者:中共雅安市委党校 哲学教研室教师 陈兴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