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同时也是建党103周年。7月1日——7月5日,北京理工大学书院党委组织25名教职工赴四川长征干部学院雅安夹金山分院开展了为期5天的“重走长征路”实践学习。书院党委党支部书记代表,学生党员代表参加了此次培训班。
魂系夹金山——老红军冯元庭事迹访谈
7月2日上午,培训班邀请了老红军冯元庭之孙冯锡友授课,全体师生学员跟随红军后代追忆红军征程,聆听了一名老红军战士的长征故事,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出生于四川省苍溪县东溪镇柴坡村的冯元庭,参加红军前是一名石匠,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面对敌人的枪林弹雨,他和战士们视死而归,将红旗插在了剑门天堑,夹金山空气稀薄,风雪弥漫冯元庭和战士们不畏艰难,书写了两次翻越夹金山的英雄史诗。革命胜利后,冯元庭又返回夹金山工作,担任宝兴县县长、县委书记等职,把自己的余生奉献给了宝兴。“爷爷不仅一辈子严格要求自己,而且期望儿孙和自己一样,永远跟党走,严格要求自己。身为红军后代,更应成为他人的表率,需要多付出、多奉献,而不是想着沾光和索取。”提起红军爷爷,冯锡友这样说。在两个小时的红色教学中,全体师生认真聆听,深刻感悟共产党人为了初心使命,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不畏艰难险阻,敢叫山河换新颜的坚强意志和不惜牺牲一切的长征精神。
追忆夺天险,再过泸定桥
7月2日下午,全体师生来到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现场学习红军凭借顽强拼搏的革命意志胜利夺下泸定桥,粉碎蒋介石妄图把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反革命意图的红色历史。随后,全体师生来到大渡河旁,再过泸定桥,切身感受大渡河水之湍急,泸定桥面之艰险,沉浸式体验何谓“大渡桥横铁索寒”,体会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同时也激励着参训师生们面对新时代新挑战新要求,要不畏艰难险阻,砥砺前行,勇担时代重任,再立时代新功。
重温入党誓词,强化使命担当
7月3日上午,在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全体师生深入了解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夹金山的艰苦历程,馆内丰富的历史图片、珍贵的文物和详实的介绍,生动再现了红军将士们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他们克服了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突破敌人的重重封锁,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在纪念馆红军广场雕塑前,培训班开展了一场意义深远的敬意教学活动——敬献花篮,全体师生肃立默哀,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随后,在鲜红的党旗下,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庄严地重温了入党誓词,铿锵有力的誓言在广场上空回荡,激励着每一位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进。
挑战极限,不胜不休——翻越夹金山
夹金山,当地藏民称它为“甲几”,取山高、山陡之意。地势陡峭,山岭连绵,终年积雪,空气稀薄,气候变幻无常。当地人流传着“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凡人不可攀。要想越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的歌谣。全体师生在夹金山五道拐重走红军翻越夹金山的历程,所有人胜利到达终点,没有一人掉队。在攀登过程中,全体师生切身感受到了红军将士们当年的艰难困苦:单薄的衣服、简易的草鞋、匮乏的食物、高原稀薄的氧气和恶劣的行军环境,红军战士们为了初心使命万死不辞,越是艰险越向前。随后,全体师生乘车到达夹金山垭口,这里海拔4114米,不仅是自然风光的宝地,更是革命历史的丰碑,师生代表向革命先烈敬献哈达,举行了庄重的纪念仪式,向那些为革命事业献身的先烈们致敬。
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牢记初心使命,阔步时代长征
“今天,我们重走长征路,切身感受那段艰险岁月,中国工农红军团结奋进、英勇无畏、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奋发图强。未来,这些红色榜样的故事将永远指引着我们,引领我们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北京理工大学明德书院兼职辅导员罗梦瑶在结业仪式上说道。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生逢盛世必当砥砺奋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作为新时代的北理工人,全体师生将继承英勇无畏、不怕艰险的伟大长征精神,坚持“延安根、军工魂、领军人”的育人理念,赓续红色血脉,发扬斗争精神、练强斗争本领,勇闯新时代的“雪山草地”,挺膺担当新伟业的责任使命,奋力走好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长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