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长征精神为指引推动四川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作者:市委党校杨林凯、杨淆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在新时代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历时两年,转战了湘、黔、滇、川、甘、陕等10多个省份,途经了苗、瑶、壮、纳西、布依、白、侗、土家、彝、羌、藏、回等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区。通过沿途的“民族大调查”,让党对于“多民族”的概念有了真切体验,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四川是红军长征中集中体现党的民族工作的省份之一。在四川,红军经过了全国第一大彝区、第二大藏区,创造了“彝海结盟”、“牦牛革命”的民族工作典范。近年来,四川省围绕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与四川长征干部学院的建设,深挖长征文化资源,通过研学宣教等方式,拓展“红+绿”新业态,形成了许多创新经验与成功做法,对于新时代推动四川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红军长征在四川民族地区的革命活动
1935年1月至1936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长征在四川转战时间多达1年零8个月,尤其是在民族地区经历的时间久、行程长、地域广,召开了一系列重要会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开展了一系列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革命斗争,以巧渡金沙江、彝海结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勇克包座等英雄事迹,在四川谱写了一曲曲的壮丽凯歌。面对四川民族地区民族隔阂严重、生产力落后、宗教习俗多样的复杂社会形态,党和红军立足四川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正确研判了国民党中央政府与地方军阀、地方军阀与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内部之间的民族、派系与阶级等多种矛盾,提出了许多具有进步意义的民族政策,开展了许多具有探索价值的民族工作实践,赢得了沿途各少数民族的支持与帮助,有力推动了长征的胜利。
红军长征在川期间开展的民族工作广泛深刻而富有成效,一是在指导思想上反对民族压迫与歧视,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二是在军事斗争上帮助少数民族建立革命政权和革命武装,动员少数民族人民参军参战;三是在宗教信仰上主张政教分离,确保宗教界人士的基本政治权利;四是在社会文化上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五是在干群关系上维护与保障少数民族群众利益,发展生产,实行民族统战政策,团结争取少数民族进步人士,发展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与此同时,红军长征在四川期间,各少数民族群众通过支援粮食、做翻译与向导、救助伤员、提供兵源等各种方式积极支援红军,为长征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党和红军长征在四川民族地区的革命活动,开启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探索与尝试,把少数民族争取解放的斗争纳入到中国革命的范畴。党和红军长征在四川民族地区,正式确立了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在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基础上,以强烈的历史责任与担当,肩负起了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使命任务,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强大生命力,推动了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转变的历史进程。党和红军长征在四川民族地区经历了恶劣的自然环境、严酷的军事斗争与激烈的党内斗争,是集中体现革命信念、锤炼党性意识、扩大群众基础而实现化危为机的战略转折之地,是实现中国革命重心由东南向西北转移的重要桥梁与通道。
二、四川民族地区的长征资源创造性转化
长征精神是党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积淀而成的结晶,包含了平等团结、实事求是、以人为本等先进理念,反映了各族人民群众共同的价值追求。长征精神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核心要义与价值旨归上,具有高度契合性和内在一致性,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载体、动力源泉和文化支撑。挖掘长征精神,实现长征资源创造性转化,既回应了长征文化资源富集区优势转化的现实需要,也为四川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奠定了深厚的历史底蕴。
近年来,围绕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与四川长征干部学院的建设,四川开展了许多创新性的实践。一是围绕长征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结合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以文旅融合为抓手,形成了“长征文化+民族风情”、“长征文化+民族文化”等“多向融合”、“沉浸体验”的产业开发模式。二是针对长征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通过开展长征数据库建设等工作,按照应收尽收、能收尽收的原则,对于红军长征在四川民族地区的各类史料遗址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收集整理与研究,将长征文物史料融入区域五位一体统筹发展的路径机制。三是加大长征精神内涵的研究与宣传,以红军长征在四川民族地区的作战电令、决议指示、文章宣言、歌谣标语和回忆采访等史料为载体,围绕红军长征在四川民族地区的党建领导、筹粮扩红、军事斗争、政权建设、思想宣传、统一战线等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四川长征干部学院也依托富集资源,开展了专题教学、现场教学、遗址参观、情景体验、拓展训练、实景演出等实践创新。
为进一步提升“红军长征在四川”的文化品牌,推动四川民族地区的高质量发展:一是要拓宽理论研究视野。结合红军长征入川时四川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人文风情和自然状况,对于红一、二、四方面军在四川民族地区发生的战斗战役及召开的会议等基本情况进行系统研究,在对三大主力在川期间涉及民族问题的会议决议、文件电令、报刊文章、标语歌谣及日记回忆进行分类收集与整理的基础上,从政治、军事、宗教、统战、宣传和教育等不同角度分析,总结提炼红军长征在四川民族地区开展的工作对于长征胜利的推动作用及其在长征历史中的作用地位、显著特点。同时,围绕四川各族人民通过筹粮扩红、架桥修路、敌情侦查、救治安置伤病员等方式对于红军长征的支持,分析研究红军长征在四川民族地区开展工作成功的原因与经验启示。二是要加强实践创新力度。按照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的思路,围绕长征史料、遗址、文物等资源的挖掘与开发,以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为导向,跟踪研究各地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现状,选取红军长征在四川民族地区发生的重要战斗、会议遗址及沿线的名城村落、特色村寨,全面分析四川民族地区长征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特点、优势机遇、典型模式、运行机制,紧扣“长征+”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态势,深入研究长征精神的时代内涵与价值导向,从思想引导、文化传承、社会治理、经济开发、环境保护等维度出发研究长征文化对于推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所产生的作用与意义,探索将传承与弘扬长征精神融入四川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的对策与建议。